繁体版 简体版
159TXT > 其他 > 我,改编了世界1-561章 > 分卷阅读805

西,实是从古至今历代文人的一大雅好,尤其是在鉴赏书画时,许多文人也都有加上自己印鉴的习惯,事实上,辨识历代名家印鉴,也是如今许多古籍善本鉴定之时用以分辨真假的重要特征之一。

天师府的习惯是每一代天师去世时会封存其在世时的印鉴,时至今日,收藏各类印鉴已有近千枚之多。而前代天师喜好金石,自身闲章便有近百枚,出于雅好,便着人编撰了这本印谱,主要还是用于赏玩。

印谱以古法线装,制作很是精美,其中书页采用的是天师府旗下制纸局精致的古法连史纸,纸面有着暗纹水印“大真人府督造”,钤拓印面用的印泥亦是天师府私造,印章边款亦非一般印谱常用的蝉翼拓,而是着三层墨的乌金拓,质感与层次感都非常好。

章嗣成循着记忆翻找到其中一本印谱,接着开始寻找目录,很快便在目录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,那个词——“意与古会”。

章嗣成抑制着心中的激动,将印谱翻到了那一页,赫然见到一枚与刚才照片中一模一样的印鉴。

旁边还有两幅边款,章嗣成辨认了一下,边款倒不是鸟虫篆的,他能够认的出,刻的是“取法夏官印石痴刻于草堂”,另一副边款刻的则是“我携此石归,袖中有东海”刀法苍古,一看便出自名家。

印谱下方,还有简单的关于此方印章的介绍,这枚印章正是他那位喜好金石的祖父,也是前代天师章养正近百余枚闲章的其中一枚。按照简介所言,这枚印章是一枚田黄冻印章,章养正极为喜爱,便委托当时的篆刻大师严元禄雕刻了一方印章,严元禄自号石痴,曾任寄居庐陵大族邹氏担任清客,极擅金石,是当时大昭金石篆刻的代表性人物。

章嗣成仔细对比了印谱与照片上两个印鉴的差异,似这类名家篆刻的印章均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,在结构、间架,刀法线条等方面均有着自己的特征。

类似那严元禄的篆刻,他的美学观点是“染于苍,复归于朴”,故而他的作品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出土古砖、古铜镜之类的残烂之感。所谓“边栏残断,得封泥意趣,形散而神不散。”

这样的印章不像当代那种机器雕刻的印章,极难模仿。

故而,对比良久,章嗣成心中的那个猜疑已经呼之欲出,那枚照片上的印章。很有可能正是眼前这枚!

保险起见,章嗣成起身来到另一侧存放书画的储物架前,这些仿古储物架是专门用来存放书画卷轴的,章嗣成开启密码后,开始凭着记忆翻找卷轴,并打开查看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时间缓缓而过,大约半个多小时之后,章嗣成坐在书房的花梨木圈手椅上,额头上沁满了点点汗珠,在他面前的书桌一侧,堆放着大量长短不一的古本卷轴。

而在他面前,则摊开了两幅打开的卷轴条幅。

一副是齐朝著名画家罗于修的《春水游园图》,另一副则是著名的梁朝贺时之的《西平贴》。这两张卷轴的提拔后留白位置都有着一连串的印鉴,这些印鉴均是后世藏家盖印鉴赏,同时也表示作品传承有序,而在这连串印鉴的最后,章嗣成都发现了那枚“意与古会”印。

心中激动,章嗣成只觉得手都有些颤抖了,险些将一旁水盂失手碰碎在地上,默诵了好一阵《清净经》,这才缓了过来。之后,他站起身,略整理了一下仪容,手中拿着那本《历代天师私章印谱》,迫不及待的向外走去。

待到走出室外,章嗣成的面容已然恢复到一派古井不波的气象,吩咐弟子可以进去整理后,章嗣成坐电梯上到了敕书阁最高层。

历代天师的私印,除了那最重要的几枚外,其余的均存放在敕书阁的五楼,章嗣成来到这里,便是要最后确定一下那枚印章是否还在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这便是六十一代天师的所有私印吗?”章嗣成端坐椅上,面前的长几上,摆放着刚刚找出的76枚形态各异的印章。这些印章,平素没有天师法旨,是不允许带出敕书阁五楼的。

章嗣成仔细的观察着眼前这些印章,逐个拿过检查,一边开口询问道。

“其余便没有了?”

“回天师,这便是阁内存放的所有私印了,都在此处了。”看守五楼的管事的中年羽士站在一旁语气恭敬的小心回话。他不清楚老天师因何忽然来此,心中有些忐忑,不过天师不发话,便也只得垂手立在一旁。

章嗣成逐个观察,并且从中选了十余个印章取过观察印面,花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,将其审视了一遍。

果然没有那枚印章……虽然心中早有猜想,不过章嗣成还是打开手中那本印谱,询问道:“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