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159TXT > 历史 > 风流少帝 > 第292章 翰林院

他总是躲在角落里看书,一天能看上好几个小时。

陈实十五岁的时候,他参加了县里的科举,成绩优异,被送到京城读书。

他在京城的书院里学习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

然后,他参加了李玄道举办的科举,以出色的成绩被选为翰林院的首任院长。

当李玄道把翰林院的院长职位交给陈实时,陈实激动得热泪盈眶,他跪在李玄道的面前,声音颤抖地说:“陛下,臣一定不负此重托,尽力服务大楚,使大楚的文化更加繁荣。”

李玄道看着陈实,心中满是期待。

他知道,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,定能为大楚的文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。

翰林院的成立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。

李玄道知道,接下来的日子,他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,他们要选拔更多的翰林学士,要编写更多的书籍,要培育更多的才子。

翰林院的设立无疑是李玄道治国策略的一大里程碑。

然而,他知道,这仅仅是开始。

翰林院需要才子,而这些才子需要通过各级科举选拔出来。

于是,李玄道命令全国范围内的州县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,并且在每个科举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年举行京城的会试,然后再通过殿试选拔出最优秀的才子进入翰林院。

李玄道的命令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,所有的州县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科举考试。

这个消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,很多寒门书生都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,他们纷纷投入到了备考科举的行列。

时间过得飞快,不知不觉中,第一届科举考试的日子就到了。

全国的州县都挤满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,他们虔诚地祈祷,希望自己能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。

考试结束后,李玄道亲自阅卷。

他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文章,他感到非常满意。

最终,他选中了一些表现优秀的书生,让他们进入京城参加会试。

在他们中,有的人出身贫寒,有的人家境优越,但他们都有一样的梦想,那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会试结束后,经过殿试的选拔,最终有十人脱颖而出,他们都被任命为翰林学士,并被派到各个地方去做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者。

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孔,李玄道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
他知道,他们将是大楚未来的希望,他们将会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为大楚的文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。

在此期间,李玄道并没有忽视军事事务。

他知道,一个国家的稳定不仅需要强大的文化,也需要强大的军事。

因此,他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,提升了大楚的军事实力。

同时,他也没忘了大楚的边疆安全。

他派出了大批的军队去巩固边疆。

在翰林院建立之初,一个大项目就落在了他们的手中,那就是编纂一部大楚国史。

这个项目是李玄道亲自提出的,他希望通过这部史书,把大楚的历史以及现在的成就,永载史册。

这个任务非常繁重,从大楚的建立,到战争的历程,再到国家的治理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详细记载。

这个任务落在了一位名叫苏易的翰林学士的手上。

他是翰林院中的才子,以学识渊博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著称。

苏易接过这个任务后,他开始深入研究大楚的历史,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,甚至亲自采访了一些见证过大楚历史的老人。

他日夜兼程,不分昼夜的工作,只为把大楚的历史,以最真实、最详细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
几个月后,苏易的《大楚国史》终于完成了。当他把这部史书呈上时,李玄道亲自接过,细细翻看。

他看见这部史书里,既有大楚建立的辛酸,也有战争的残酷,更有国家的繁荣,这些都是他们大楚的过去。

"苏易,你做得非常好。"李玄道抬起头,看着他说。

"谢陛下赞誉,这都是臣的职责。"苏易恭敬地回答。

李玄道笑了笑,"你的这部《大楚国史》,不仅仅是一部史书,更是我们大楚的灵魂。你将我们的历史,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出来,你做得非常好。"

苏易听后,深深地向李玄道鞠了一躬,"陛下,我会继续努力的。"

就这样,通过苏易的《大楚国史》,大楚的历史被更多的人所了解,他们看见了大楚的过去,也对大楚的未来,充满了期待和信心。

这部史书,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,更是大楚的灵魂,它记录着大楚的过去,也在诉说着大楚的未来。

翰林院的日子并非总是平静。

尽管苏易的《大楚国史》获得了皇上的极高评价,但其他的学士并未因此感到自愧不如。

他们视之为自身能力的挑战,纷纷献上各自的杰作,期望得到李玄道的嘉奖。

一日,一位名叫魏振的翰林学士,献上了一篇《大楚春秋》。

这篇文章描绘了大楚四季的自然景象与人文风情,字里行间满是生动细腻的描写。

然而,魏振对李玄道的描绘并未引起皇上的赞许。

相反,李玄道眉头深锁,目光冷厉。

"你这篇文章虽然字里行间充满了才情,却也充满了夸张和偏见。你在描绘大楚时,凡是美好的都写得如天上人间,却对那些需要改正的地方避而不谈。"李玄道重重地放下手中的纸卷,严厉地责备道。

魏振颤抖着接过皇上退回的作品,脸上的血色一下子褪去,他低下了头,只得恭敬应诺:“陛下所教,臣谨记在心。”

李玄道则深深地叹了口气,"你们翰林学士,手握文墨,口舌如刀,应当明辨是非,举善扬美,却也不能掩盖世间的黑暗。只有当我们直视自己的弱点,才能更好的向前。"

这次事件在翰林院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
魏振的失败,给其他翰林学士敲响了警钟。

他们认识到,只有真实描绘大楚的点滴,才能赢得皇上的赞赏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